金融體系運行是否穩健,宏觀杠桿率是一項重要的評估指標,歷來為市場所關注。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1)》顯示,近年來,宏觀杠桿率持續過快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GDP名義增速放緩、宏觀對沖力度加大,宏觀杠桿率階段性上升,今年一二季度宏觀杠桿率均環比下降,預計將逐步回到基本穩定的軌道。
宏觀杠桿率是指非金融企業部門、政府部門、住戶部門的債務余額與年度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各部門債務一般指通過金融市場或金融機構形成的負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宏觀杠桿率整體呈上升趨勢,由2008年末的143.1%上升至2016年末的248.6%。2017年至2019年,宏觀杠桿率總體穩定在250%左右,年均上漲2個百分點,低于2008年末至2016年末年均13.2個百分點的增幅,為全力支持抗擊疫情創造了政策空間。
對于去年宏觀杠桿率的階段性回升,應客觀理性看待。要看到,疫情導致名義GDP增速放緩是推升我國宏觀杠桿率的重要因素,貢獻率達一半以上。其中,企業部門杠桿率是我國宏觀杠桿率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占比基本保持在六成左右。2020年末,企業部門杠桿率較上年末上升9.1個百分點,是推升宏觀杠桿率最主要的因素。而企業部門杠桿率回升,一方面與經濟增速放緩密切相關,另一方面與疫情以來宏觀調控政策提高“直達性”,強化對穩企業保就業的金融支持有關。企業部門杠桿率增長較快,正是宏觀調控政策穩企業、保就業的重要體現。
積極方面還體現在,隨著我國經濟穩步復蘇,去年宏觀杠桿率的增幅是在逐季收窄的,四季度環比已呈現出凈下降。得益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進展以及宏觀調控政策精準發力,去年二季度起我國國民經濟穩步復蘇,二、三、四季度GDP當季實際增速逐季走高。隨著經濟逐步恢復至合理運行區間,宏觀杠桿率增幅也逐季收窄,到四季度環比下降1.6個百分點。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效率明顯提高,對宏觀杠桿率保持穩定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去年二季度起,我國經濟增速穩步回升,而新增債務規模逐季收窄,這表明宏觀調控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傳導更加通暢,債務資金使用效率明顯提高,以相對較少的新增債務資金支持經濟較快恢復發展。
事實上,從國際上看,受疫情沖擊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體宏觀杠桿率均明顯上升,而我國宏觀杠桿率增幅并不算高。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2020年末美國(296.1%)、日本(418.9%)杠桿率分別比上年末上升42.8和40.6個百分點,明顯高于我國同期26.6個百分點的增幅。
今年以來,國民經濟總體延續穩定恢復態勢,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一季度和二季度環比均呈現繼續下降趨勢。應該看到,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不僅是為中長期宏觀杠桿率穩中有降打下基礎,也是為出現重大沖擊時快速有效應對留下政策空間。因此,應統籌兼顧短期政策實施和中長期深化改革,綜合考量杠桿率的結構性特點,分類施策維護不同部門不同領域的杠桿率保持基本穩定。
(能賺錢的資訊才是真行情,點擊獲取更多今日熱點行情!)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